紫外光激发Ca2+荧光探针Fura-2和Indo-1都是紫外光激发的双波长Ca2+荧光指示剂,也是目前较常用的比率型钙离子荧光探针。与其他代的荧光指示剂相比,它们的荧光信号更强,对Ca2+的选择性也更强。比率指示剂会在与Ca2+结合后会改变吸收/发射特性。以双波长激发指示剂Fura-2为例。如图2所示,低Ca2+浓度下,Fura-2在~380nm处激发,高Ca2+浓度下,在~340nm处激发。光谱由两个峰组成:左侧较短波长的吸收峰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右侧较长波长的吸收峰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340/380nm交替激发,获取在510nm处对应的发射光荧光强度的比率,就可以对Ca2+浓度进行定量的测量。因为Fura-2结果准确,且不易被漂白,所以得到了普遍使用。钙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同时监测成百上千个神经元内钙离子的变化。钙成像nVista3.0
哥伦比亚大学ZuckermanMind大脑行为研究所的RuiM.Costa课题组于2020年10月7日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nAmygdalaCircuitMediatesExperience-DependentMomentaryArrestsduringExploration的文章,作者开发一种用于研究小鼠探索活动中瞬时停滞行为机制的新型实验,通过行为分析、环路映射、滔博生物-Inscopix自由活动钙成像显微镜结合光遗传学手段,提供介导经验依赖性的瞬时停滞行为的BLA神经元群体的jihuo和投射证据,表明BLA-CEA环路可以作为新颖/熟悉情境的检测器和效应器,用于基于空间位置的熟悉程度来生成自定进度的行为停滞,这一响应对于动物对未知环境进行安全有效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钙成像nVista3.0钙是模型动物神经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多种功能的调节,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内信号。
众所周知,只有游离钙才具有生物学活性,而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由钙离子的内外流平衡所决定,同时也受钙结合蛋白的影响。细胞外钙离子内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离子型谷氨酰胺受体、烟碱型胆碱能受体(nAChR)和瞬时受体电位C型通道(TRPC)等。神经元钙成像的原理就是利用特殊的荧光染料或钙离子指示剂将神经元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通过荧光强度表现出来,以反映神经元活性。该方法可以同时观察多个功能或位置相关的脑细胞。
传统的宽场荧光显微镜由于光散射的影响,只能够对大脑浅层的神经元或在离体组织上进行成像,共聚焦显微镜由于光损伤较大,一般也只用于离体钙成像。随着荧光显微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体钙成像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能够在进行在体成像的时候实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例如,用双光子显微镜对海马树突棘的钙离子信号进行成像,研究神经元突触后长时程yizhi;观察小鼠运动皮层神经元在嗅觉选择任务中刺激相关电位等等。不过,这些实验还是需要对动物进行麻醉和固定,而神经科学领域很多研究更希望能够对自由活动的动物进行研究。利用钙离子指示剂检测组织或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反应组织或细胞内某些活动或反应。
不论采用哪一类钙离子指示剂,总体上成像记录过程是非常类似的。包含钙离子指示剂的细胞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microscope)观测,然后通过CCD摄像机捕捉、记录图像。现在钙成像技术主要在以下几类神经科学研究方面有广泛应用:1.记录培养的神经元的活动。2.记录脑片上神经元的活动。记录神经元的活动。由于离体实验本身的限制,现在越来越多的神经方面科学家倾向于做在体钙成像实验,希望能得到更准确且更能反应生理状况的数据。得益于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发展,现在在实验动物处于huoti状态下的钙成像技术取得了飞速进展。4.记录神经元树突和树突棘(spine)的活动。由于对于实验精度的要求,有些科学家不仅只想记录单个神经元的反应,他们还想更确切地知道神经元上哪些树突和树突棘参与了某个行为,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在huoti条件下,对单根树突以及某些spine进行钙成像记录实验。由于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和GCaMP6基因编码钙离子指示剂的发展,现在,对树突和树突棘用钙成像实验进行记录也成为了可能。进行钙测定必须借助外界的某种可视化物质作为它的标志物。钙成像nVista3.0
钙离子成像可以追踪神经元动作电位。钙成像nVista3.0
钙成像是一种用于观察和研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技术。钙离子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钙成像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探针或基因工程技术将荧光蛋白与钙离子结合,使其能够发出荧光信号。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荧光信号的强度也会相应改变,从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钙离子的动态变化。钙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有助于揭示钙离子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钙成像nVista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