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实验流程介绍:
英瀚斯生物为您整理总结免疫组化详细步骤:
1、SP三步法
1)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0.3%或3%H2O2去离子水(无色液体)孵育10-30分钟,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3)蒸馏水冲洗,PBS浸泡5分钟
4)候选步骤:采用抗原修复:微波(建议30分钟内4次中火)、高压、酶修复方法。自然冷却,再用3分钟×3次.
5)血清封闭:室温15-30分钟,尽可能与二抗来源一致。倾去,勿洗。
6)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37℃孵育2~3小时或4℃过夜(比较好复温)。PBS冲洗,3分钟×5次。
7)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室温或37℃孵育30分钟-1h。
8)PBS冲洗,3分钟×5次。
9)滴加SP(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室温或37℃孵育30分钟-1h。
10)PBS冲洗,3分钟×5次。
11)显色剂显色(DAB等)。
12)自来水充分冲洗。
13)可进行复染,脱水,透明。
14)选择适当的封片剂封片。 英瀚斯实验外包,病理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效率高!河北切片免疫组化注意事项
细胞属性的判定,免疫组化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临床应用。通过特定抗体标记出细胞内相应的抗原成分,来判定细胞的属性,确定cancer的来源。如细胞角蛋白(CK)是上皮性标记,CK阳性提示cancer为上皮源性cancer;降钙素抗体是甲状腺髓样cancer特有的标记;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提示是甲状腺滤泡性cance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只见于前列腺上皮;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则提示胶质cancer;CD20和CD79a阳性则提示B细胞淋巴瘤;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阳性提示cancer为平滑肌源性;胃肠道间质瘤中原cancer基因蛋白产物CD117阳性;血管源性cancer中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阳性等等。如果您需要做实验外包,可以与我们英瀚斯生物进行联系。河北切片免疫组化注意事项免疫组化结果怎么看?
免疫组化结果中的假阴性是指所有抗体标记的切片均呈阴性,无阳性信号,假阴性结果不是真实的反应。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原因有:(1)抗原修复方法选择不当,根据不同的抗原特点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大多数抗体要求热修复,热修复又包括高压修复、微波修复及煮沸热修复;而对某些细胞内抗原和细胞间质抗原需要用酶消化,如表皮生长因子(EGFR)要求胃蛋白酶(Pepsin)消化,而Vimentin则不用修复;(2)一抗本身的问题:一抗效价降低或失效。在免疫组化中染色结果的假阴性会导致错诊或漏诊,进而影响临床诊断及延误医疗。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通过设立阳性对照,比较两者染色结果。若阳性对照有表达,表明试剂和染色体系及实验步骤均无问题;若阳性对照无表达,则检测过程中某一试剂或某个步骤存在问题,应逐一查找原因。
什么是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的原理是什么?
1、定义: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英瀚斯生物,一站式科研实验解决方案。
2、原理: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前者再用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抗生物素(如链霉亲和素等)结合,通过呈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爬片或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 英瀚斯生物,组织包埋、切片、染色、免疫组化拍照、报告分析,一站式搞定!
免疫组化的定量分析怎么做?
免疫组化的定量分析是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显色结果进行定量评估。免疫组化常用的方法有光密度分析和阳性细胞计数。光密度分析是通过测量显**域的光密度值,评估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计数是通过计数显色阳性的细胞数量,评估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定量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显色强度、背景信号和切片厚度。此外,免疫组化定量分析的结果通常只能进行半定量分析,不能提供***的定量数据。 做好免疫组化,你需要了解这些!组织免疫组化要多少钱
免疫组化检测多少钱?河北切片免疫组化注意事项
目前几种常用免疫组化方法简单介绍
1)免疫荧光方法是**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较广。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
英瀚斯生物,专业免疫组化技术方案。
2)免疫酶标方法免疫酶标方法是继免疫荧光后,于6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技术。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光、电镜研究等。免疫酶标方法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标记方法,且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在不断提高,使用也越来越方便。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使用的有ABC法、SP三步法、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系统等。
河北切片免疫组化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