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下水开展淡水养殖的,应特别关注排污口设置是否规范,重点监测排放频率和排放量。此外,对养殖尾水中可能存在的渔药和重金属残留,应从源头把控,厘清渔药来源、明确成分、核实用途、规范用量,杜绝禁用渔药,避免过度用药。稳步推进涉水设施设备运行的自动在线监测。对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地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可以联合水利、农业(渔业)管理部门定期监督检查养殖企业取水、循环水和尾水处理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协同推进自动在线监测技术和装备的开发,杜绝名义上是循环水、实际需要大量取水排水的现象发生,构建非现场监管工作模式,建立长效动态监管机制,促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可实现水产养殖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河北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
当前,示范园所面临的较大挑战就是高能耗,尤其到了冬天,这么大空间,加温成本较高,要把水温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这需要大量生物质燃料和电能,同时还得配套一系列控温设备。对此,示范园同样有“扬长避短”之举,探索出了冬天“育大苗”模式,从而延伸出鱼苗“托管服务”,与周边养殖户形成紧密合作。简而言之,前面三季正常养鱼,到了冬季,只保留小部分养殖池运转,用于“养苗”,待气温升高,重新复产,此时大苗便可转移“搬家”。冬育春放,夏养秋捞,相互衔接,各尽其用,唱响“四季歌”。海南微生物工厂化水产养殖流程工厂化养殖为渔业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持。
接下来,示范园有意在这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与科技落地相伴相生,往往是平台运营。在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内,笔者随处可见自动化水肥灌溉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各类传感器。正是有了这些“智能管家”,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得以“机器换人”,20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只需一两名技术人员,并且从“靠经验”升级至“看数据”,实现水肥、水温、含氧量的精确控制,以及全流程精细管理。平湖市农业农村局数字农业发展中心主任邵洁表示,整套设备即是一个平台,可以对棚内水环境、鲈鱼生长情况实时监测,还能自动监测水位、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各类数据会直接反馈给技术人员,一旦出现异样情况,管理人员都会实时收到预警信息。
水产工厂化养殖的未来发展,尽管水产工厂化养殖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挑战。1. 技术门槛高。实行水产工厂化养殖需要具备先进的水产科技管理技术,这对于企业的技术实力、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成本压力大。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水产工厂化养殖所需建设的设施与设备更为复杂,投资成本也更高。3. 污染排放问题。全封闭式养殖池对于污染物的处理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否则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针对以上问题,未来的水产工厂化养殖将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加强环境保护、降低养殖成本等方面的努力。工厂化养殖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
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第十六届全国水产育种学术研讨会10月10日至11日在海南文昌召开。来自全国的各大水产科研院所专业人士学者、国内多所高校、企业表示等20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水产养殖业“上岸”“下海”新方向。“陆基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养殖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表示,水产养殖的未来呈现两个路径:一个是更加生态化,即绿色养殖;另外就是设施化工厂化,即智慧渔业。在“上岸”工厂化养殖中,循环水养殖技术是关键。养殖业与信息化技术结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吉林工厂化水产养殖物联网
工厂化养殖可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传播,提高水产品安全性。河北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
为什么要搞工厂化水产养殖?气候异常因素,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加剧,诸如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发生频率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大面积长时间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在2014年的“威马逊”台风事件中,广东及海南等沿海地区网箱养殖及土塘养殖都损失惨重。而2013-2014年持续的长江大旱,让长江流域的水产养殖业几近绝收。众多珍稀的水产品种也因此绝迹。靠天吃饭的水产养殖模式走入了死胡同。工厂化水养殖模式采用的是室内养殖的工业模式,因此不会受这样的极端天气的影响。河北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
随着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发展,水产工厂化养殖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和推广,这也为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水产工厂化养殖是未来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此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产生的废水,可以通过净化后再返回养殖池使用,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也避免了传统池塘养殖造成的水污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水产工厂化养殖将会在未来实现更大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良的水产产品。然而,高密度养殖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品质量。海南循环水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除了在净化水质,解决水产养殖中的“三大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还能实现:(1)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