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曾子的力作,强调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它提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了教育的目标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们达到完善的境界。书中阐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修身体系。其中,修身是根本,只有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才能管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国家、平定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种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修身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理想的途径,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镇江孔子国学知识
智慧是通过做不断读书学习,在实践中反复磨练积累出来的。中华数千年历史中,涌现出无数高智慧人才,无数高智慧人物的故事。一本《东周列国志》写出了“忍辱负重、卧心尝胆”的勾践;沒有实践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能斗智斗勇“完壁归赵”的蔺相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圣孙子等等。还有更多的古文典籍、成语故事,唐诗宋词等,都彰显了国学中的古人智慧。读精典增知识长智慧,但要“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徐州真假国学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中庸》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在于彰显 “诚” 之要义,倡导 “中庸之道”。所谓 “中庸”,并非是指折中、平庸,而是强调适度、平衡、恰到好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体现了追求和谐、平衡的思想。在为人处世方面,《中庸》教导我们要把握好度,避免过犹不及。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做到 “和而不同”,既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又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个性。这种处世哲学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与人相处,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古代算学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独特称谓,是国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早在《周髀算经》中,就记载了勾股定理等重要数学成果,“勾三股四弦五” 的表述简洁而准确,用于解决天文测量、工程建筑等实际问题。《九章算术》更是古代算学的集大成之作,它涵盖了方田、粟米、衰分等九章内容,涉及分数运算、比例分配、面积体积计算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古代算学注重实用性,其算法为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天文历法等提供了有力支持。算筹作为古代的计算工具,通过不同的摆放方式表示数字,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古代算学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在数理领域的成就,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到底教给我们是什么?国学教的是知识吗?经史子集教的是故事吗?其实,教给我们的都是“规律”。因为只有“自然规律”才是几千年来都沒有变过的东西。国学总结了几千年人类的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去做事情、想事情,就能够成事情。老话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实际内涵的规律是:“过程決定結果”。为什么要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原则?因为种田就有结果,养牛羊就有结果。辛辛苦苦种了田了,地里就会长出东西;养牛羊了,牛羊就会长大,就有收获;认真学习每一天,考试就会有好的成绩。“过程決定結果”,沒有过程,守株待兔,一个兔子偶然撞到树桩上,拿回家吃了,但是根据自然规律,千万不要相信从今往后都会有肉吃了,就蹲在那等着就行了。因为过程沒在你的手里,你无法把握“每天都让兔子去撞树桩”这个过程,決定不了兔子的命运,因为沒法把握过程,所以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丹阳孔子国学培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镇江孔子国学知识
在国学的广袤天地中,传统技艺同样熠熠生辉。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以笔墨为语言,在宣纸之上演绎着线条的韵律与美感。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锋飘逸、气韵生动,尽显魏晋风度;到颜真卿的楷书,笔力雄强浑厚,体现大唐盛世的恢宏气象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承载着书法家的情感与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独特符号。国画,同样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描绘着世间万象。写意画中,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山川的神韵、花鸟的灵动,传达出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工笔画则以细腻的笔触,精雕细琢,展现出微观世界的精致与美好,体现了古人对细节的追求。民俗文化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美好期许。从贴春联、放鞭炮,到吃年夜饭、守岁,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端午节,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承着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些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镇江孔子国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