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丝氨酸能影响着细胞膜的流动性、通透性,并且能刺激多种酶类的代谢和合成。如人红细胞膜上就有磷脂酰胆碱(占19%)、鞘磷脂(占8%)、磷脂酰乙醇胺(占16%)和磷脂酰丝氨酸(占10%)。并且只有后者在细胞膜上具有净负电荷,有助于膜的不对称性。还能活化已损伤表面凝血酶原。并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在体内可互相转化。磷脂酰丝氨酸(PS)被誉为继胆碱和“脑黄金”DHA之后的一大新兴的“智能营养素”。这种天然物质能够帮助细胞壁保持柔韧性,并且能够改善传送大脑信号的神经递质的效率,帮助大脑运转。磷脂酰丝氨酸简称PS,主要在细胞膜的内层,是细胞膜组成成分之一。浙江粉末状PS磷脂酰丝氨酸供应费用
磷脂酰丝氨酸存在于天然大豆榨油剩余物中,是细胞膜的活性物质,尤其存在于大脑细胞中。其功能主要是改善神经细胞功能,调节神经脉冲的传导。此外它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用脑疲劳的恢复平衡情绪。磷脂酰丝氨酸又称丝氨酸磷脂,二酰甘油酰磷酸丝氨酸,英文名称:Phosphatidylserine。1942年由JordiFolch初次从牛脑中提取并定性,其存在于脑神经细胞中,被称为“脑的营养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刺激多巴胺的释放、增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产生、增强脑葡萄糖代谢、降低氢化可的松水平、增强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等。主要功能是增加脑突刺数目、加强脑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善神经细胞功能。安徽粉末状PS磷脂酰丝氨酸供应公司磷脂酰丝氨酸可以帮助修复大脑损伤。
磷脂酰丝氨酸(PS)由三部分组成:亲水性的甘油骨架为头部,2个较长链烃的亲油基团为尾部。头部由3个基团组成:丝氨酸残基与磷酸残基结合后与C-3位甘油的羟基连接;甘油的另外两个羟基分别与脂肪酸成酯后组成尾部。甘油C-2位的脂肪酸与C-1位的脂肪酸相比,碳链一般更长,而且不饱和键更多。其结构决定了它的独特性质,带有负电荷的头部为亲水性(或水溶性),由脂肪酸组成的尾部为亲脂性(或脂溶性),使得PS具有双亲性,既有亲水性又有亲油性。
人体内的磷脂酰丝氨酸来自于哪里呢?由于对生命存活的重要,磷脂酰丝氨酸是能自身合成的成分;同时,我们每天也会从食物中自然的摄入磷脂酰丝氨酸,动物内脏是含磷脂酰丝氨酸较丰富的食物。但是,受制于个体年龄、体内酶系活性等因素,磷脂酰丝氨酸的自身合成能力会受影响。而由于当今世界健康饮食理念的风行,喜欢食用内脏的人越来越少,而且虽然内脏磷脂酰丝氨酸含量高,但也含有很多不利健康的胆固醇。根据现有资料确认,目前普通人通过正常饮食每日摄入PS的量比80年代减少约130mg。而已有科学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磷脂酰丝氨酸摄入量的变化会对头脑活跃程度产生影响。在我国,磷脂酰丝氨酸属于新兴的营养素,目前只有一部分保健品和乳品企业在使用。
现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如不再食用内脏),食用健康食品的意识增强(如吃低脂、低胆固醇食品和避免食用大量肉类食品),以及食品危机(如疯牛病和口蹄疫)导致人们摄入磷脂酰丝氨酸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更严重的是,现代工业化生产出的脂类和油类产品中的天然磷脂含量下降,进一步减少了正常人每日应该摄取磷脂酰丝氨酸的数量。一般来讲,如果饮食中有较多的肉和鱼类,磷脂酰丝氨酸的摄取量大约为180毫克/天;如果食物中脂肪含量低,那么每天磷脂酰丝氨酸的摄取量将只为100毫克,甚至少于50毫克。据统计,正常人每日磷脂酰丝氨酸的摄取量与正常需求量间差距在70—150毫克之间,素食者尤为缺乏,其差距达到200—250毫克。鉴于以上原因,正常人每日需要补充100—300毫克的纯磷脂酰丝氨酸,对于素食主义者、低脂肪或低胆固醇饮食者以及老年人来说,这点更加重要。此外,其他一些饮食习惯也会降低大脑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例如,饮食中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会使大脑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降低28%,进而改变大脑海马体的生物化学功能。磷脂酰丝氨酸在人体的神经系统,是大脑的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江西粉末状PS磷脂酰丝氨酸售价
磷脂酰丝氨酸是由大豆中的卵磷脂通过酶转化反应产生而来。浙江粉末状PS磷脂酰丝氨酸供应费用
磷脂酰丝氨酸(PS)可由人体利用丝氨酸合成产生,它可影响脑内化学讯息的传递,并帮助脑细胞储存和读取资料,是维持大脑正常记忆力、反应和健康情绪的重要营养元素。磷脂酰丝氨酸,与DHA和B族维生素类似,对于大脑营养同等重要。磷脂酰丝氨酸是一种独特双分子的含磷脂质,本身既溶于水也溶于脂肪,主要存在于大脑细胞中,是组成细胞膜的活性物质之一。作为卫生部于2010年11月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之一,研究表明,磷脂酰丝氨酸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神经细胞功能,调节神经脉冲的传导,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在吸收后的几分钟之内便可进入大脑,舒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脑部供血,因此被亲切地称为“记忆宝”。浙江粉末状PS磷脂酰丝氨酸供应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