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计算实例:热电偶的温度计算可能是简单地将毫伏值相加,也可能是较为复杂的查表分析。热电偶温升的计算可能是简单的相加,也可能是复杂的多步骤查表分析,实际应用中经验积累有助于快速定位问题。在应用热电偶时,经验和快速的故障定位能力可以明显提升测量的准确性。在温度测量领域,热电偶和热电阻是两种较为常见且重要的传感器。它们各自基于不同的工作原理,拥有独特的材料组成、信号性质、测量范围、精度与稳定性、接线方式以及应用场景。本文将深入探讨热电偶与热电阻之间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温度测量技术的特点与优势。自动化生产线中,热电偶与控制系统协同工作,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温控。带连接管型探头式热电偶补偿导线
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两个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 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热电偶回路中热电动势的大小,只与组成热电偶的导体材料和两接点的温度有关,而与热电偶的形状尺寸无关。直角热电偶供应微型热电偶直径≤0.5mm,适用于医疗设备、微型电子元件的微小空间测温。
偏差修正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手动修正和自动修正。手动修正的具体操作方法如图14-26所示,例如,在环境温度为40℃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机械校零旋钮,将仪表的指针调整到40℃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冷端温度的修正。另一方面,许多数字温度测量仪表则采用了自动修正的方式,即仪表能够自动将实测值与冷端温度值相加并显示出结果。手动修正法的操作过程。虽然热电偶的外形各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如图14-27所示,这是一种典型的热电偶组成结构。
塞贝克效应和电动势:热电偶基于塞贝克效应原理工作,当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构成闭合回路且存在温度梯度时,会产生热电动势。热电偶所产生的电压相当微小,通常只有几毫伏。此外,回路中的热电势只与热电偶的材质及两端的温差相关,而与热电偶的具体形状、直径或长度无关。热电偶的测温端与冷端:热电偶的测温端,也被称为工作端或“热端”(T1),而其自由端,即与二次仪表相连的一端,则被称为“冷端”。在实际应用中,冷端通常应保持在恒定温度T0下。值得注意的是,测得电压与材质和温差有关。热电偶丝表面污染会改变热电特性,清洁时需用酒精擦拭避免机械损伤。
热电偶校准:【常用定点】所谓水的三相点,是指液体、气体、固体这三种形态共存的温度,通常可以在被称为水三相点瓶的玻璃瓶中实现。±0.001℃可获得较佳精度,常在定点法中使用。【比较法】所谓比较法,是指利用二等标准热电偶WRPB-2测量任意规定的恒温槽温度,同时获得它与已测被校验热电偶之间的误差后进行校验的一种方法。相较于定点法,其精度下降,可使用任意温度进行校验是其特点所在。热电偶的使用寿命:热电偶也具有使用寿命。虽然其使用温度和环境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如果在低于常用温度以下的氧化环境中使用,贵金属热电偶使用寿命约为2000小时,廉金属热电偶的使用寿命约为10000小时。如果在极限温度下使用,则它的使用寿命会大幅缩短,约为50到250小时。当热电偶接近使用寿命时,它将无法显示正常温度,较终会断线。为了进行正确测量,请定期对热电偶进行维护和更换。热电偶的参考端若置于恒温箱,可简化冷端补偿电路设计。安徽K型热电偶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测温需微型热电偶,耐受数十万次热循环冲击。带连接管型探头式热电偶补偿导线
常见种类: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谓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标准化热电偶中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中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带连接管型探头式热电偶补偿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