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机房环境监控包括机房动力、环境及安防的监控系统,主要监控对象包括:智能电量仪、配电开关、UPS、精密空调、温湿度、新风、漏水、门禁、视频、消防等,实现7×24的全方面集中监控和管理,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以实现较高的机房可用率,并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顶窗应具有良好的阻燃,隔热,透光性,并满足易于安装,易于维护的特点。安全管理功能。冷通道具有温度,湿度,烟雾感应检测系统,以及相应的声光报警,短信息报警,以及门磁控制功能。机房建设要关注设备兼容性,避免资源浪费。羊城专业机房建设
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1.机房选址原则,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要求,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2)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3)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4)避开强电磁场干扰;(5)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主机房不应选在建筑物的地下底层;(6)水源充足,电力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信方便,自然环境清洁;2.机房组成,机房功能区组成及其使用面积计算,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羊城专业机房建设合理规划机房内部空间,实现动静分区、冷热分离。
对于机房的日常运维管理,进一步需要以下产品和方案: 一、机房动环监控系统,机房需要安装全方面的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温度湿度监控、烟雾探测、入侵检测等。视频监控可以全天候记录机房内的情况,温度湿度监控可以确保机房环境满足设备运行要求,烟雾探测和入侵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二、IT运维管理平台,采用IT运维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机房内各类设备和系统的统一监控和管理。平台应具备设备状态监控、故障报警、性能分析、远程操控等功能,提高运维效率。
消防系统操控要求,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预制灭火装置的防护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的灵敏度宜采用一级。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设置在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装置应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在自动控制程序中,应安排0~30s可调的延迟喷射的环节。延迟时间的设置,应根据人员安全尽快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因而,机房专门使用空调是保证机房设备能够连续、稳定、可靠的运行必要条件,能够排出机房内设备及其它热源所散发的热量,维持机房内恒温恒湿状态,并控制机房的空气含尘量。建立健全机房运维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故障率。
微模块机柜系统工程冷热通道解决方案是响应“机房节能减排,推进绿色新机房”应运而生,主要用于类似IDC数据中心机房散热量极大的机房使用,起到精确送冷风的效果。由两个机柜矩阵组成。传统机房冷气得不到有效控制,冷气乱窜,导致机房布分环境很冷、机柜内部很热。冷通道机柜将输送到机柜内部的冷气以较节约有效的方式全部输送给散热设备,机柜内的热量沿制定方向输送出机柜。用于访问管理和侧面气流遏制的通道封闭门。门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活动性,并可以观察到通道内的实时情况。用于顶部气流遏制的顶窗。机房供电系统是关键,应采用双路供电,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羊城专业机房建设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机房的远程监控、自动化运维,提高管理效率。羊城专业机房建设
这样可减小人为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四、信号电缆与供电电缆的交叉应按照有关规范,注意土建预留要遵循平行线缆相互隔离的距离不小于50~60cm,竖井通过楼层时要尤其注意,尽量保持间距,避免电力线干扰通信传输。在机房、站区通信、电力线密集人井、电缆房中,更要注意各自的盘绕、路径的比较好布设。五、机房的消防要考虑机房的消防灭火设计,根据消防防火级别设置确定机房的设计方案,建筑内首先要求具备常规的消防栓、消防通道等,按机房面积和设备分布装设烟雾、温度检测装置、自动报警警铃和指示灯、自动/手动灭火设备和器材。机房火灾报警要求在一楼设有值班室或监控点。六、需要注意机房消防设计**已颁布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在制定方案后应主动及时申报消防部门审批,同时注意机房的装修与消防的协调适配,否则验收时整改工作量较大,也容易造成建设损失。七、机房建筑的防雷由于机房通信和供电电缆多从室外引入机房,易遭受雷电的侵袭,机房的建筑防雷设计尤其重要,而在通常的站区建筑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一点,机房的建筑防雷除应有效地保护建筑自身的安全之外,也应为设备的防雷及工作接地打下良好的基础,机电工程多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羊城专业机房建设